在交易中将计划的实施转化为一种习惯,是特别难能可贵的,
对于系统交易者来说,系统信号构成了交易计划,因为它是一套规则,
能够使你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去进行交易,
但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够很正的去实施自己的交易计划,
因为这少数的人将交易计划变成了自己的交易习惯,
所以他们能够成为市场上少有的,能够持续稳定赚钱的人。
把交易计划转化为交易习惯,是成功实施自我控制的有效手段,
将你的交易行为由被动变成主动执行,是习惯形成的过程。
习惯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深入的过程,
需要在交易过程,实践过程中不断去强化,再不断强化自我批评,
否定自己的习惯形成的过程中,你就会逐渐体会到沉浸在交易过程中,
而不是沉浸在交易结果中的愉快和成就感。
在市场如同战场上的情况是一样的,注重纪律是铁的教训,
你的每一个计划中的每一步骤都是整体部署策略的一部分,
不能临场随意更改。市场的胜利无关于聪明才智,
全在于投资者的方法原则和态度,尤其是对纪律的执行,
市场中很大一部分交易者最终都会屈服于恐惧和贪婪这两种最常见的感情,
而专业人士则无一不例外地,严格执行着他们的策略。
散户想在低位吸筹一般会采取的手段:
1、消息面
宣传优势是主力最廉价的手段,在效果上却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当市场出现利空因素时,主力资金往往会利用宣传的优势,极力营造悲观氛围,
此时出现各种利空消息满天飞。
大盘近期就处于这种氛围之中,经过月线、半年线悲观的两重洗礼,指数如再跌破年线,
什么股灾、股灾2.0等等言论就会蜂拥而至,造成恐慌局面,恫吓资金出逃,
方便主力资金廉价建仓。
2、成交量
消息面要传导到成交量上,就会对投资者造成切肤的恐慌感,
在个股上表现上往往是股价的持续性下跌,量能始终处于不规则的萎缩中,
下跌似乎遥遥无期。正是在这种制造悲观的氛围中,主力就可以在低位吸筹。
3、技术形态
也不知道还有多少投资者会相信技术形态,主力肯定是会相信的,便于突破投资者的心理防线,
整几根长阴暴跌、贯穿各种支撑位,有的出现个跳空缺口,一个不行再加一个,
造成各种形态的破位、指标的严重背离,直到投资者误以为后市下跌空间巨大,
出现大量抛盘,主力就开始低位接盘了。
4、市场人气
最后一点就是市场人气,一定要压下去,股票就像菜市场中的菜,
选择的人多了难免水涨船高。
而股市长时间下跌,就会形成较大的套牢盘,交易量会逐渐降低,
人气也逐渐被消磨殆尽。
然而往往是在市场人气极度低迷的时刻,个股系统性风险已得到充分释放,离真正的底部已经不远了。
主力吸筹这3种手法
1、打压吸筹建仓
一只股票经过长期的下跌之后,个股的成交量逐渐萎缩,市场人气逐渐减弱,
同时股价越来越低,此时个股的中长期市场价值又被凸显,
空头力量逐渐减弱,多头力量逐渐加强,市场的人气也在逐步地恢复,这时候主力、
与嗅觉灵敏的散户就开始慢慢建仓了。
然而到了市场下跌的末期,主力往往会利用市场的恐慌性气氛,
采取震荡打压洗盘的方式对股价进行打压,庄家这是在低位吸筹,从而得到更加廉价的筹码,
进而达到一个对筹码的快速收集,然后在进入最后一阶段的拉升工作。
2、连续推高吸筹建仓
在我国半强式的投资市场中,国家投资的方向直接影响着股市投资的方向和个股的涨跌。
当一个实质性的利好消息出来时,大量的资金会涌入一只股票,从而形成供求失衡的状态,股价大幅上涨。
但是主力资金不断推高股价,前期被套筹码不断被消化出局,
这时主力不断介入出局的获利筹码,从而完成在短时间内快速建仓的目的。
3、在大盘阶段性底部,一些主力在小盘股中采取快速推高建仓的短炒行为
在股市中庄家往往有大规模的资金,在市场上的投资都是比较灵活的,
他们经常短周期拉升一只股票,其对资金的策划多是长期经历市场磨砺的高手,注重对盘面的理解,
注重操作手法的运用,善于捕捉市场机会,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建仓、
打压洗盘以及拉升的过程,从而在短时间内达到获得巨大利润的目的。
交易者只关心价格,从本质上说,他们买卖的是风险。
市场允许风险从一个参与者转移到另一个参与者。
这实际上就是人们创造金融市场的原因,也是金融市场的一个永恒的功能。
市场就是由一群相互买来卖去的交易者组成的。
有些交易者属于短线帽客,只是想一遍又一遍地赚取买价与卖价之间的价差;
另外一些是投机者,他们试图靠价格的变化来赚钱;
还有一些则是以规避风险为目的的企业。
价格变动取决于市场中所有买者和卖者的共同态度。
共同态度变了,价格就会变化。
共同态度可能会有“自促”作用。
在交易世界里,人类的情绪既是机会之所在,也是最大的挑战。
掌控了它,你就能成功。忽视了它,你就危险了。
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交易者,你必须理解人类的情感。
市场就是由一个个的人组成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希望、恐惧和弱点。
作为一个交易者,你要从这些人类情感中寻找机会。
价格的波动足以把一个克己自制的绅士变成一个大哭大闹的可怜虫。